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形肥经少

形肥经少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多因体质肥胖,脾虚气衰,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血,反化为水湿痰涎所致。症见身体益胖,月经逐渐量少,色淡质稀,或夹带下等。治宜健脾除湿。方用二陈汤加当归川芎

猜你喜欢

  • 韩保升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期本草学家。蜀(今四川)人。曾任蜀翰林学士。对药物品种、性味有研究,治病用药也很有经验。根据蜀统治者孟昶的要求,曾与蜀诸医士共同以《新修本草》为基础,校正增删,并加注释

  • 西伯利亚白刺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卡密之别名,详该条。

  • 醪醴(láo lǐ 劳礼)

    醪,浊酒;醴,甜酒。甘浊的酒,古代用以治病(见《素问·汤液醪醴论》)。

  • 迟脉

    脉象之一。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多见于寒证。《脉诀汇辨》:“其所主病,与沉脉大约相同,但沉脉之病为阴逆而阳郁,迟脉之病为阴盛而阳亏。”

  • 洪锦斋

    【介绍】:见洪兆芳条。

  • 仲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少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八月之时,故名之曰仲秋痹也。”详足少阴经筋病候条。

  • 窝儿参

    见《陕西中草药》。为窝儿七之别名,详该条。

  • 痘疹图像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 雷少逸

    【介绍】:见雷丰条。

  • 胁痛应嗽

    证名。指因咳嗽引致胁痛发作,或因胁痛而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胁痛应嗽,肝藏血,咳嗽气涩不利,咳应两胁,小柴胡加青皮、苏子。”参见肝经咳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