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药材学》。为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症因脉治》卷三。又名胞痹。详该条。
病证名。指疳疾而兼口渴喜饮的证候。出《小儿药证直诀》。多由小儿嗜食肥甘,积滞生热,灼耗脾胃津液而成。症见口渴,多饮而渴不止,并兼有心神烦热不安等。积热者,用小儿疳渴方(《证治准绳》:人参、干葛、黄芩、
推拿穴位。出周于蕃《推拿仙术》。《厘正按摩要术·立法》:“走马在琵琶下,斗肘之上,以大指按之,发汗。”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脑疽之易破者。见脑疽条。
即语言蹇涩。《诸病源候论·蹇吃候》:“若府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蹇吃。”详见语言蹇涩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无择,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精于方脉,治病有显效。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六淫,内因七情及不内外因三大类,每类有论有方,汇集医方千余,于淳熙元年(1174年)著成《三因极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