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指齿根,实为牙颈。《难经》五十八难:“汗注不休,齿本槁痛。”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人面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林颐寿条。
《痘疹金镜录》卷下方。蝉蜕五钱,地龙一两。为末,取适量,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目直视,腹胀,喘急,发搐。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古人认为夏季大热,感受暑邪,伏于肠胃,而不即时发病,待秋气候凉爽,感受外邪,引动伏暑,乱于肠胃,清浊相干,则成吐泻。其症突然呕吐,腹泻,小便不利,泻下物色黄或赤等。治宜清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病名。出《枕藏外科钞》。即涌泉疽,见该条。
【介绍】:清初藏族医家。青海人。生平欠详。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