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因多病,志习岐黄。后因痛惜子女患痘疹夭折,乃精研诸家小儿方书,学有所成。晚年得子,复值痘疹流行,自行调治,虽数濒危险,皆应手而起,遂闻名于
经脉别名。即手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耳温(脉):起于手北(背),出臂外两骨之间,〔上骨〕下廉,〔出肘中〕,入耳中。是动则病:耳聋,辉煇朜朜,嗌种(肿)。是耳脉主治其所产病:目外渍(眦)痛,颊痛,
【介绍】:清代医家。字寿田。湖南湘潭人。长于针灸,撰《经脉图考》,为论述和考证经络之作;另有《太乙神针方》一书。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樗白皮之简称,详该条。
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素问·至真要大论》:“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
书名。8卷。清·程杏轩辑。刊于1826年。本书系《医述》第5~12卷。介绍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疾病证治。每一病种,选列《内经》、《脉经》及后世有关医论,记述病名、病因、病状、治法及方剂,间附医案。眉目
书名。汪昂撰。又《章氏重订补注汤头歌括》,4卷。章纳川编集。初刊于1913年。卷1汤头钱数,主要是章氏所撰有关用药分量的若干文章;卷2为汪昂的《汤头歌诀》,由章氏予以补注;卷3为章氏所编《新加温病汤头
【介绍】:宋代医生。字显德。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系道人,并精通医术,人称妙应大师。
出《补缺肘后方》。为天仙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