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医宗必读》卷八:“疝,足阳明筋病,内有脓血,即巢氏之胕疝,子和之血疝也。宜用桃仁、玄胡索、甘草、茯苓、白术、
即妊娠。《脉经》“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
【介绍】:见张锡驹条。
宋代医官职称。系翰林医官院中最高医官之副职,共2人,协助院使主管全院之工作。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证名。指久坐突然起立时眼冒星花之证。见《古今医统》。亦称坐起生花。多因肝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证治准绳·杂病》:“(目)内外别无证候,但其人动作少过,起坐少频,或久坐,或久立、久眠、久视,便觉头眩目
出《神农本草经》。即月经。详该条。
【介绍】:见张华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即头骨。详该条。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