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背正中线,当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主治疟疾。微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伤寒论辨证广注条。
证名。指由阳邪盛实致四肢动作、步履失常。《素问·阳明脉解篇》:“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类经·阳明病解》:“阳受气于四末,故四支为诸阳之本,阳邪刚盛,故步履变常也。”
病证名。见佚名《双燕草堂眼科》。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介绍】:见胡洽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乾。陕西三原人。研究医书,间或为人治病。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因血虚内热而涩滞,宜生血润燥,内服四物汤加麦冬、天冬、五味子;因燥热之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连翘、甘草以生血清热;因大肠燥热,大便不通者,宜猪胆汁导之。
【介绍】:宋代医僧,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是医僧元觉之弟子,精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