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白木耳,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足少阴为肾之经,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血气相搏,故耳生疮”。或由肝、胆、三焦湿热上冲所致。症见左耳或右耳,或两耳生疮,焮红肿痛,或破流脓水,身发寒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坠睛。详该条。
治疗肾阴亏损而肾火偏亢的方法。立法以滋肾益精为主,佐以知母、黄柏、牡丹皮等以降火坚阴,或辅以山茱萸、煅龙骨、煅牡蛎以固涩肾精。常用方如知柏八味丸。
【介绍】:见窦杰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见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少阴络脉。见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