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正八品。
书名。北京中医医院整理。赵氏擅长中医皮科、外科。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医案,选录51个病种、137例验案,着重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法,对于某些疑难病症、顽固性病症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疗法;第二部分
古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因忧郁思虑而得。症为颈部或腋下生核,伴有寒热,终成漏症。初宜内服***散。破溃有脓者可用雄黄一分,白矾一分,龙胆三分,细辛半两,川大黄半两,地胆半两,石决明一分,续断
即舌疮。详该条。
舌诊著作。1卷。清·张登撰于1667年。据本书自序称,作者“取《观舌心法》(是继《伤寒金镜录》之后的舌诊专著,共记载137舌诊图,原书已佚),正其错误,削其繁芜,汰其无预于伤寒者,而参入家大人(指张登
见《医学正传》。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①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内藏胆汁,助胃消化。《脉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有中精之府之称。胆的功能称胆气。胆气除分泌胆汁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介绍】:见汪继昌条。
病名。清·严景芬《目科捷径》:“在上胞内有块如杏核窍形,扣在胞内,翻转则露出似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