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三香散,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桐叶,详该条。
见《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为砂仁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参见肝气犯脾、肝胃不和各条。
即八段锦。详该条。
出《石药尔雅》。为曾青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小儿多因乳食不节,停滞中焦,致使气结湿生,化为痰浊,阻遏心窍所致。症见神志错乱,神呆目滞;严重者可出现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漉漉有声,纹沉色淡,舌苔白腻。治宜涤痰开窍,
见《贵州草药》。为香茅之别名,详该条。
①有胃气之脉。脉象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从容和缓,节律一致。《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灵枢·终始》:“邪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