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骨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耳骨之一。即鎚骨。左右耳各一,在鼓室内腔上部,其形似鎚,故名。
【介绍】:见沈金鳌条。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四针掌后横纹,名鬼心。”原注为太渊穴。《针灸大全》则指为大陵穴,今多从此说。
证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自觉耳中作胀,或兼疼痛。治宜清肝胆实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磨水冲服)。
《圣济总录》卷十三方。荆芥穗二两,芍药、天麻、川芎、当归、煨三棱、黄芪、鳖甲(醋浸炙)、牛膝(酒浸焙)各一两,木香、人参、石膏、白术、羌活、款冬花、炒陈皮各半两,熟地黄、柴胡各一两半,防风、牡丹皮、大
见《本草正义》。为桑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即刘寄奴,详该条。
见顾膺陀《妇科集·调经门》。即指经行先期。详该条。
肾经有热,则阴精耗竭,髓减骨枯而腰脊不能举动。《素问·痿论》:“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介绍】:见邹澍条。
出《本草拾遗》。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