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丁瓒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调理中焦脾胃的治法。多指中焦脾胃虚寒证,症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等,用理中汤温中祛寒。《医门法律》:“脾之体阴而用阳,胃之体阳而用阴。理中者,兼阴阳体用而理之,升清降浊,两擅其长。”
病证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多由风邪冲于肝胆所致。本症睑边眦内,甚则连及睛珠,痒极难忍。为目痒之重症,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金鸡尾之别名,详该条。
出《李氏草秘》。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详该条。
后周时期医官职称。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赤车使者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