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毛葫芦

毛葫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屎藤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沈长庚

    【介绍】:参见沈应善条。

  • 通气香

    见《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为黑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 有头疽

    病名。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即现代医学外科之痈。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由于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蜂窝发、蜂窝疽、莲蓬发、发背、搭手、背疽、脑疽、脑后发

  • 牛屎虫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 一号乾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 茈碧花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睡莲之别名,详该条。

  • 伤饱

    病证名。小儿乳食不当,损伤脾气所致的病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不能磨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身体苦热,面黄腹大是也。”治以健脾消食,兼以除热为主,如保和丸加减。参见

  • 印疮

    病名。出《外科问答》。即蓆疮。见该条。

  • 面黑子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又名黑痣、黑子。由肾经浊气滞结皮肤而成。多发于面部。呈黑褐色之扁平隆起,散在分部,小者如黍,大者如豆,有时表面可生硬毛;对生长迅速,或突然增大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有恶变

  • 受肚泻

    病证名。见《幼科折衷》。指小儿饱食后腹泻的症候。由脾胃虚弱,运化不及所致。其症饮食饱满则泻,泻尽乃止,如此反复。治宜补脾益胃。用益黄散送下保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