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脱痈、脱骨疽、脱骨疔、敦痈、甲疽、蛀节疔、蜣螂蛀。本病多发于足趾,溃久则趾自落、故名脱疽。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寒湿
见脉诀条。
出《扁鹊心书》。为洋金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足内踝的俗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在内者名内踝,俗名合骨。”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疮有脓汁,焮赤痒痛。即疥疮之形大者。详该条。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
【介绍】:见毛世洪条。
推拿手法名。出《诸病源候论·偏风候》。用手左右推拉或移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左右挽,前后拔。”
针刺辅助器具。呈管型,长度略短于所用毫针,粗细以通过针尾为度。应用时将针放入管内,置于穴上,以指力弹击针尾,使针迅速刺入皮内,可以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