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九候之一。《素问·三部九候论》:“一候后则病。”②伤寒传经,每日一经,六日传遍六经,为一候,或以七日还太阳经为一候。③节候。五日为一候。
医方著作。8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26~33(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剂近200首,除记述原方方名、主治及处方外,每方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选方颇精,虽未分类,但
即木舌。详该条。
病证名。慢惊风的一种类型。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脾风、虚风。多因吐泄既久,脾虚气弱,肝失濡养所致。症见闭目摇头,面唇发青发黯,额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气弱神微,昏睡不语,舌短声哑,呕吐清水,
【介绍】:清代医家。字稼江。武宁(今属江西)人。编有《医钞类编》一书(1830年刻行),共24卷,收集历代著名医家的论述,分类编纂,包罗较广,起到一定的普及作用。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简称,详该条。
出《素问·天元纪大论》。详“阳中有阴”条。
①又名神阙。脐带脱落结疤后的陷窝。②《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则不得以时断脐。”即脐带。详该条。
证名。指病后体虚而致多汗之证。见《证治要诀·盗汗自汗》。病后多汗,有因表虚卫气不固者,治宜益气固表,可用黄芪建中汤、玉屏风散。有因气血俱虚者,治宜补益气血,可用八珍散、十全大补汤;或补气为主,兼以补阴
疟疾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疟病诸候》。《素问·疟论》:“其间日而作者何也?歧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于五脏,横连募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