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遗尿。《素问·宣明五气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景岳全书·杂证谟》:“遗溺一证,有自遗者,以睡中而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而频数不能禁也。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不约而遗失不觉者,此
《素问》篇名。志,与誌同,就是针刺疗法的辨证准则。本篇以形与气、血与脉以及饮食与气,气与身体寒热虚实的对比,说明疾病的正常与反常现象。进而阐述邪正虚实与针刺补泻原则,故名。
见《江苏药材志》。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月经来时,自觉有两条筋从阴部中吊起至两乳,疼痛难忍,身上发热。方用川楝汤(川楝子、大茴香、小茴香、猪苓、泽泻、白术、乌药、槟榔、乳香、延胡索、木香、麻黄、生姜)。临床少见。
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的舌象。为秽湿内阻,热邪遏伏之候。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见《外感温热篇》)。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又名葡萄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皰内黑血毒水宜去之,入追毒丹;内服夺命丹加托毒之品。
解剖名。指胸骨柄。《伤科汇纂》:“上横骨在喉前宛宛中,天突穴之外。”
病证名。眼睑频繁的剳动。又名眼睫连劄。《小儿药证直诀》:“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剳也。”治宜清肝祛风,用柴胡清肝散。如目剳面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下田菊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北宋医生。善针灸,民间流传其用针治难产的验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