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药物志》。为八角乌之别名,详该条。
即瞳神。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即刺蒺藜,详该条。
【介绍】:见吴世昌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
见《外科正宗》卷一。即黍米寸金丹,见该条。
书名。3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约成书于18世纪中期。卷上列胎前共34症;卷中列产后共61症;卷下列胎产治疗方剂,包括补剂、散剂、攻剂、热剂、和剂及胎前、产后备用良方共253首。
证名。见《素问·热论》。指心烦而胸中闷满。多由邪热内盛,或痰瘀阻滞,或留饮、瘀血内停所致。可见于多种病证,如伤寒、肺痹、癫狂。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玫瑰花之别名,详该条。
有浮络显露部位的腧穴。《素问·诊要经终论》:“夏刺络俞,见血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