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济生方

济生方

方书名。又名《严氏济生方》。宋·严用和撰于1253年。10卷。内容包括中风、中寒中暑等内、外、妇科疾病79篇。每篇先述病候,后记方剂,共450余方。选方多经作者试用,切于实用。现存有1734年日本的复刻本和1782年《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的辑佚本二种。建国后有辑本的影印本。

猜你喜欢

  • 黄氏遗书八种

    丛书名。清·黄元御撰。最早刊于乾隆年间。包括《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 虚呕

    病证名。指因胃虚或命门火衰所致的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凡胃虚作呕者,其证不一,当知所辨。若胃脘不胀者,非实邪也;胸膈不痛者,非气逆也;内无热燥者,非火证也;外无寒热者,非表邪也。无食无火而忽为

  • 三十六根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 麦穗红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狗肝菜之别名,详该条。

  • 阴眼

    指尿道外口。

  • 小儿浮肿

    病证名,又名小儿肿病。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皮肤,引起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的病证。《儒门事亲》:“小儿通身浮肿,是水气肿也。”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肿

  • 李当之本草经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卷,三国时李当之撰,已佚。

  • 舒筋三圣散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即舒筋散,见该条。

  • 偏沮(jù 句)

    证名。指汗出偏于半身(左侧或右侧)。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多由气血不能畅流周身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马莳注:“或左或右,一偏阻塞而无汗,则无汗之半体,他日必有偏枯之患。”

  • 徐疾补泻

    即徐疾补泻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