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三。即肾消、消浊。详该条。
见《本草经集注》。即枣树根,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地锦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类证治裁》卷七。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治证同。见归芍异功汤条。
同宗筋。《灵枢·五味》:“阴者,积筋之所终也。”详宗筋条。
【生卒】:665?~749【介绍】:唐代史学家,兼通医学。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撰有《贞观政要》,并与刘知几等合著《武后实录》一书。医学上撰有《五脏论应象》1卷,佚。
①见《草药手册》。为山梗菜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龙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4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逐一详引博考《内经》等书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青娘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