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一指带下五色俱出。二指带下有五种颜色。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病热候》。①指阴阳气血虚亏引起的发热。《医学入门》卷五:“凡虚热皆因精神外驰,嗜欲无厌,阴气耗散,阳无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发热,实非有热也。”《证治准绳·杂病》卷一:“若夫饮食
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
又称肝阴不足。由慢性耗损或血不养肝所致,也可因肾精不足而致肝肾阴虚。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眼干、夜盲、烦躁失眠、经闭、经少等症。治疗以养肝阴或滋养肝肾为主。因肝阴虚而不能潜阳,每引致肝阳上亢或
遁的异体字。详遁园医案条。
病名。疟疾之一。①指专受暑邪而得疟者。《证治汇补·疟疾》:“暑疟者,其症大寒,大烦,大喘,大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单热微寒,宜清暑解表。”《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暑疟者,专受暑而得,
见《中医杂志》,(12):812,1958。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糯米藤,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骨槽风。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