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激光针灸

激光针灸

用小功率输出的激光束产生生物刺激作用以代替针刺或艾灸的治疗方法。以激光为刺激源,穴位刺激点。它的刺激作用,包括光化作用后的化学刺激,光热作用后的热刺激和光压作用后的机械刺激。小剂量刺激具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刺激具有抑制作用。其剂量的大小,多与激光的波长、功率、照射时间和照射部位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常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其波长为10.6μM,是一种远红外光,它极易被生物组织所吸收(吸收系数为200),产生强而非穿透性的表面热,适用于穴位表面刺激;YAG激光,波长为1.06μM,为近红外激光,它穿透生物组织的能力很强,能在生物组织内部产生热量;氦氖激光的穿透力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另有一种准分子激光,其输出为紫外光,素有“冷光”之称,其主要作用为光化作用。激光应用于针灸临床,必须结合经络、穴位进行。适用于一般针灸适应病症,但要“对症下光”。本法无疼痛、感染之虞,受患者欢迎。

猜你喜欢

  • 轻乳生肌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煅石膏一两,血竭、乳香、轻粉各五钱,冰片一钱。为细末,撒患处。治疮疡溃烂,红热肿痛腐脱者。若有脓水,加龙骨,白芷各一钱;不收口,加炙鸡内金一钱。

  • 背窬(xū 俞)

    新生儿脊椎管没有完全闭合的一种先生性畸形。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小儿初生背上有孔窬一二个,其内有膜完护脏腑者,得生;如无膜露见脏腑者,即死无救。”与脊柱裂相类似。

  • 肉龟

    病名。①《疡医准绳》卷四。即黄瓜痈。见该条。②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发际疮之别称。见该条。

  • 大荠

    出《尔雅》。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 毛山茶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腊梅叶之别名,详该条。

  • ①指针刺器具。古作箴或鍼。用以刺激机体治疗疾病。源于砭石。早期的针以骨、竹或陶片制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冶金术发明以后,人们利用金属的可塑和延展性能,以各种不同的金属或合金,制造出形式多样的针具

  • 厥阴俞

    经穴名,代号BL14。亦称阙俞,出《千金要方》。别名厥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心包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

  • 鼻中息肉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即鼻息肉、鼻菌、鼻痔。详各该条。

  • 玉粒分精

    病证名。即玉粒分经,见该条。

  • 疏风

    用祛风解表药疏散风邪的治法。风为外感病证的先导,故解表必须疏风。风寒表证用防风、桂枝、藁本等;风热表证用薄荷、牛蒡子等;风湿表证用羌活、白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