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书名。2卷。清·陈念祖撰于1801年。本书选辑唐宋以后时方108首,分宣、通、补、泄、轻、重、滑、、燥、湿、寒、热十二剂,用韵文歌诀阐述所列时方及方解,间引李中梓、柯韵伯等医家诸论,选方切于实用。建
见《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因五脏精气衰败而致相应的身体部位失去正常的强健状态。五脏各与身体的一定部位相通应,五脏精气充沛则形体强健,若脏气虚衰则相应部位失养而呈现失强体征。如腰为肾之腑,腰脊强直,转摇
病证名。指风邪、湿痰所致的头痛。《赤水玄珠·头痛门》:“风湿头痛亦作痰患。”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玉壶丸、加减神术散、羌活胜湿汤等方
出《脉经》。即绝产。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二:“其形如蜈蚣,亦有头足,发寒热,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宜雄黄定子涂之。”
书名。1卷。金·马宗素撰。本书所论伤寒,多系温热范畴。自医鉴、脉证、六经传受起至小儿疮疹止共12条,每条先引《南阳活人书》,继引刘完素之说予以辨证,末以《素问》引文加强作者的看法。后人将此书编入《河间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眩运》。又称晨晕、早起眩晕。指眩晕之常发生于清晨者。多因阳虚及痰浊固结所致。详晨晕、早起眩晕、阳虚眩晕、痰晕条。
足太阳的经筋。《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侧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腨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
【介绍】:见吕应钟条。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