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又名穿腮毒、穿腮发。多因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二经风火邪毒上灼而成。或病久脾阳虚衰,无力托毒外出而致者。初起于耳前,并连及腮颊,痛引筋骨,隐隐于皮肤之内,略有小核,渐大如胡桃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
病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牙痛。详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脉象之一。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可见于贫血、心机能不全等病症。
见《湖南药物志》。为腹水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梦雷条。
见《中药志》。为五灵脂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879~1954【介绍】:近代医家。字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赴日本大阪学医,回国后曾研究中医中药,对中医古典文献尤多注意。所著之《古代疾病名候疏义》等,从训诂的角度,考证了中医古代的疾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