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见《肘后备急方》卷四。指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
①是葛洪之自号。见葛洪条。②书名。晋·葛洪撰。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内篇讲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属道家,是古代有关气功、炼丹的重要著作;外篇讲人事问题,属儒家。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暴痫,若脊强反张,灸……督脊上当中。以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即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尾骨端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艾炷灸3~5壮;或艾条
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参见内关条。
指心经火热上升的病证。可由心火亢盛或心阴亏虚而致,症见舌生疮,口腔糜烂,心烦失眠,舌尖红绛等。治宜导赤清心。
指左右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两钓骨名曲颊,即上颊之合钳,曲如环形,以纳下牙车骨尾之钩者也。”
出《经效产宝》。①病名。亦名数堕胎。指连续发生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即习惯性流产。多因气虚、肾虚、血热、外伤等以致屡孕屡坠。治疗参见气虚滑胎、肾虚滑胎等各条。②治法。指用药使胎滑易产。《经效产宝》用诃
即陶针。参见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