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疟母

疟母

病证名。疟疾日久不愈,顽痰挟瘀,结于胁下所形成的痞块。又称疟积母疟劳疟。《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张氏医通》卷三:“疟母者,顽痰挟血食而结为癥瘕,鳖甲煎丸,或小柴胡鳖甲蓬术桃仁,……此金匮法也。”又:“虚人久疟,时止时发,芎归鳖甲饮,不应,脾虚也,急用补中益气加鳖甲;少食痞闷,胃虚也,四兽饮加鳖甲当归蓬术肉桂。虚人疟母,必用补益。盖缘治之失宜,邪伏肝经,而胁下有块,仍寒热时作,不可以癖积治之,每见急于攻块者,多致不救。久疟不愈,必有留滞,须加鳖甲消之;如无留滞,只宜补益。”参见劳疟条。

猜你喜欢

  • 升可去降

    用升提的药物,以治疗气虚下陷的病证。如因气虚下陷而患脱肛或子宫脱垂,用补中益气汤以升阳益气。

  • 洗痔黄硝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大黄二两,朴硝(后下)一两。水煎,倾桶内,先熏后洗。治痔疮肿痛。

  • 八脚虫疮

    病名,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阴虱疮,详该条。

  • 退法

    ①刺法名。指退针的方法。《针经指南》:“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针灸问对》又掺以呼吸,分别补泻,提出:“凡施补泻,出针豆许,补时出针宜写三吸,写时出针宜补三呼,

  • 膀胱气痛

    病证名。见《幼科铁镜》。指脐周绞痛的疝气。详小肠气痛条。

  • 阴痉

    病名。一作阴痓。①指柔痓,即柔痉。《丹溪心法·痓》:“阴痓曰柔,有汗。”参见柔痉条。②指痉病见四肢厥冷者。《证治准绳·杂病》:“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其厥逆者皆阴也。”治宜温

  • 经水先后无定期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增订达生篇

    见六种新编条。

  • 木疡

    病名。出《目经大成》卷二。即木疳。详该条。

  • 湿癣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