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痄腮

痄腮

病证名。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炸腮含腮疮蛤蟆瘟。临床以发病急,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其特征,或伴有恶寒发热,轻度全身不适及咀嚼不便等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见。主要是由于风温病毒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络,郁而不散,结于腮颊所致。两颊腮部属少阳,邪入少阳,络脉壅滞,气血流通受阻,表现于两耳下腮颊部漫肿,坚硬作痛;少阳与厥阴表里足厥阴之脉绕阴器,若受邪较重及较大患儿,可并发睾丸红肿疼痛。如温毒内窜心肝,可见壮热头痛、嗜睡、呕吐,惊厥、昏迷等(并发脑膜脑炎)。治以疏风、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等。睾丸肿痛可加金铃子橘核荔枝核。昏迷、惊厥者,用羚角钩藤汤外治可用青黛散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患处。

猜你喜欢

  • 芩芍调中汤

    《医学传灯》卷下方。枳壳、厚朴、山楂、黄芩、白芍药、丹参、桔梗、槟榔、泽泻。水煎服。治痢疾,外无头疼身痛,内无里急后重者。若热盛,加黄连(酒炒)。

  • 香独活

    见《中药志》。为独活之药材名。详该条。

  • 痰饮食不消

    病证名。痰饮内停而引起的食物不能消化。《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此由痰水结聚,在胸府膀胱之间,久而不散,流行于脾胃,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食也。或令腹里虚满,或水谷不消化,或时呕逆,皆其候也。”治

  • 红内黑尖舌

    舌的后半部红色,舌尖有黑色苔。为足少阴蕴热乘于手少阴之象,可用竹叶石膏汤(见《伤寒舌鉴》)。

  • 谢昆秀

    【介绍】:见谢玉琼条。

  • 陈蛰庐

    【介绍】:见陈虬条。

  • 气厥论篇

    《素问》篇名。厥者,逆也。本篇讨论寒热相移,皆由气逆所致,故名。内容讨论寒热之气在脏腑之间相移传化而发生的病变,它一方面说明寒热之气厥逆,可演变为种种疾病;另一方面又说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脏有病,可

  • 血虚滑胎

    滑胎证型之一。孕妇平素血虚,有滑胎病史,怀孕后阴血益虚,胎失滋养。症见神疲无力,面色淡黄,或有浮肿,腰痠腹痛,甚则阴道流血,以致胎动欲坠。宜补血益气,以防滑坠。方用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芍药、熟地

  • 曾孚先

    【介绍】:宋代人。撰有《保生护命集》1卷,已佚。

  • 听宫

    经穴名。代号:SI19。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医学入门》)。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