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瘛疭

瘛疭

证名。见《灵枢·热病》。亦作瘛疭或痸疭,又称抽搐搐搦抽风等。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伤寒明理论》卷三:“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多由热盛伤阴风火相煽、痰火壅滞,或因风痰、痰热所致。治宜平肝熄风清心泻火祛风涤痰等法。亦有热伤元气者,四肢困倦,指麻瘛疭,宜人参益气汤。有脾胃虚弱者,呕吐泄泻,时作瘛疭,宜补中益气汤加桂、附。有肝脏虚寒者,胁痛,眼目昏花,时时瘛疭,宜续断丸。有失血之后,气血耗伤,筋脉失养而瘛疭者,宜八珍汤加减。本证可见于多种疾患。如脑炎、脑瘤、癫痫、肝性脑病、尿毒症、高热中暑破伤风药物中毒等。

猜你喜欢

  • 四肢倦怠

    证名。指手足无力,懒于动作。《世医得效方·身疼》:“男子妇人气血劳伤,四肢倦怠,肌体羸瘦,骨节烦疼。”多由脾胃虚弱,不能温润四肢所致。可见于内伤劳倦、脾虚久泻等证。治宜人参黄芪散等方。

  • 十疰

    十种疰病的总称。①指气疰、劳疰、鬼疰、冷疰、生人疰、死人疰、尸疰、食疰、水疰、土疰等(《千金要方》卷十七)。②指风疰、寒疰、气疰、生人疰、凉疰、酒疰、食疰、水疰、尸疰、土疰等十种疰(《奇效良方》卷二十

  • 鸭脚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 闹羊花子

    见清·汪连仕《采药书》。为六轴子之别名,详该条。

  • 病后耳聋

    病名。系指因大病后气血虚损所致之耳聋;或病后余邪未尽,壅滞经脉所致之耳鸣耳聋。治宜益气补血、清余邪、通经脉。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竹叶石膏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 和中

    即和胃,详该条。

  • 金剑草

    见《泉州本草》。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赤根疔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形状如赤豆,或生腋下,如鸭子大者……但见其赤,即谓之赤根疔疮。”

  • 少阳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常出于背”,性格特征是“諟谛好自贵,……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体质特征是“多阳而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

  • 月经过少

    病名。亦名月经涩少、月经滞涩、经水否涩、经水涩少、经乍来乍少等。指月经周期虽准,但血量少于正常,或经行时间过短,量亦过少,甚至点滴一、二日即净。有血虚月经过少、血寒月经过少、血瘀月经过少、肾虚月经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