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苜蓿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为痘疮收靥时发热的证候。详收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托盘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本病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涂敷。类似虹膜样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取弓步位,一手上举,屈肘握拳,拳心向面,双目观拳;另一手握拳伸肘用力后伸,拳心向后。《易筋经》:“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二目观拳,两膀用力。”
【介绍】:南宋医家。平江府溧阳(今江苏溧阳)人,为平江知府。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辑有《备急总效方》40卷,已佚。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黄乔岳《眼科全集》:“此症因肝虚,故受克而泪横溢出,点滴如梅花碎地之状。”参见流泪症条。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雀斑之俗称。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即雀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