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即疟疾。出《素问·疟论》等篇。①疟疾的通称。《圣济总录·疟病门》:“痎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痎疟。”②指间日疟。《说文解字》:“痎,二
病证名。指由风邪所致的神志不宁,时发惊恐的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
脉象之一。脉象浮小而无力,轻按可得,重按反不明显。《脉经》:“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脉诀汇辨》:“濡者,即软之象也。必在浮候见其细软,若中候、沉候,不可得而见也。”多见于亡血伤阴或湿邪留滞
灸法术语。指分次重复施灸的方法。《千金要方》:“凡阴阳濡风口僻者,不过三十壮,三日一报;报如前,微者三报,重者九报。”
经穴名。代号GB2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外枢。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位于腹侧,髂前上棘前下方,当五枢穴向前斜下0.5寸处。一说“对章门直下七寸”(《针灸集成》)。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和旋髂浅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为腰部急性筋肉扭、挫伤,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跌闪、扭挫或搬重物用力不当,伤及腰部及胸椎下段,使经络气血郁闭所致。症见腰部疼痛难忍,不能俯仰、转侧,局部无红肿,但有窜痛感。治宜行气通络。内服
药物学著作。简称《绍兴本草》。系在绍兴29年(1159年)王继先等奉诏修订刊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参见该条)时所用的书名。现此书仅存各种旧钞的残卷。有1933年日本春阳堂的影印本(残存图卷1~5卷)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即水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