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医家。济阳(今山东省济阳县)人。因鉴于唐·杨玄操《黄帝八十一难经注》文字深奥,于1056~1063年(嘉祐年间)加以补注,凡经文隐奥者均加绘图说明,撰《难经补注》五卷。
古病名。亦作奔豚、贲肫,又称奔豚气。《难经·五十四难》:“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
【介绍】:宋代医生。撰《外科灸法论粹新书》1卷,佚。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因经水蓄聚,或产后恶露不尽,皆本冲任气虚,风冷所乘,气不能宣而成血瘀。瘀血不去,结痼成积,则令人面黄肌瘦,烦渴憎寒,腰腹重痛,经水否涩不通。治宜通经活血化瘀。方用桃
病名。《外科真全》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证。”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出《北史》。即刺蜜,详该条。
见《本草崇原》。即虻虫,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柚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脑户穴旁开1.3寸处。一说在脑户穴旁开1.5寸处(《循经考穴编》)。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
书名。简称《经方解》。不分卷。清·姜国伊注。书成于1861年。本书注解《伤寒论》方113首,於自跋中提出:“论经方者,须明药性;明药性者,须考《本经》(指《神农本草经》)。”故对方药的气味、主治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