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杜仲藤之别名,详杜仲藤条。
古病名。见《诸病源候论·水毒候》。又称水毒病。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一叶萩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即月经。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即樗叶,详该条。
见许氏幼科七种条。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木贼一钱半,淡豆豉、夏枯草、焦栀子各三钱,桑叶、制香附、牡丹皮各二钱,炙甘草五分,鲜葱白三枚,鲜荷梗五寸。水煎服。功能和解少阳。治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者。
病名。又名天行赤热症、天行暴赤、朱炎猛旭,俗称红眼病。《银海精微》:“天行赤眼者,谓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系风热毒邪,时行疠气所致。本病暴发眼睑及白睛红赤浮肿,痛痒交作,怕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