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阴不足
同肾阴虚。详该条。
同肾阴虚。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尾、川芎、赤芍药、生地黄、黄连、黄芩、栀子、石膏、连翘、防风、荆芥、薄荷、羌活、蔓荆子、菊花、白蒺藜、草决明、桔梗、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风热犯目,赤肿疼痛
见《本草崇原》。为薏苡仁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见《不居集》卷十七。即寒痰。详见该条。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即临产。详该条。
见《岭南杂记》。为柠檬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四。多因胎中积热,或新生儿断脐不当,或生后啼哭过多,咳嗽频繁而致。症见脐部膨出,甚或红肿。治宜清热为主,用白芍药汤,外用外消散。若年龄在2岁以上,脐环直径过大者,应考虑手术切除疝
见《分类草药性》。为蜀葵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针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穴,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