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内府女科
见坤中之要条。
见坤中之要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寒邪郁于经络而致的吐血。《不居集》卷十三:“外寒失血者,为邪气不能发散,壅盛于经络,逼迫于血因而吐者,须当发散经中寒邪。”宜麻黄桂枝汤。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
出《抱朴子》。即海马,详该条。
下法之一。用峻烈泻下药攻逐里实的方法。适用于正气未衰者。如通导大便,荡涤实热,用大承气汤;攻逐水饮,用十枣汤;攻逐冷积,用三物备急丸。
见小儿推拿广意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见《本草原始》。为胡芦巴之简称,详该条。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嗌,亦作咽(《甲乙经》)。咽部的脉络。
即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