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蒿草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岭南科学杂志》。为笔仔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琥珀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指血中荣气有热而引起血肉腐坏,血气污浊不清。《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皮肤疡溃。”张志聪注:“胕,肉也。……有荣气胕热者,言有因风伤荣气,搏而为热,热出于胕肉之间……。”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地仓。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一。即眉疽,见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马勃之别名,详该条。
见大观本草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病名。出《温病条辨》卷一。即时毒。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