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螳螂子。又作妬乳。各详该条。
①病名。见《张氏医通·杂门》。详脱营失精条。②见失荣条。
《类证治裁》卷七方。篇蓄一握。水煎服。治脱肛,肛头虫痒。
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指可活动的关节部位。
指肌肉、脂肪肥厚的人。《素问·异法方宜论》:“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寿台骨又名完骨,即乳突骨。多由跌打所致。如震伤耳内流血水者,可配合导气通瘀锭,棉裹塞耳内。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黄候。指阴道内流出淡黄色、稠粘的液体,甚则色浓如茶汁,或有臭秽气味。多因体内湿邪过盛,湿郁化热,伤及任、带二脉所致。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方用易黄汤。
痰证之一。即燥痰。见《不居集》卷十七。参见该条。
药物学著作。42卷。明太医院刘文泰等集体编撰于1505年。本书是明代官修的一部本草著作。当时没有刊行。1700年清太医院王道纯等又补撰续集10卷。本书主要是在《证类本草》一书基础上改编修补而成。共收药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