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因多进膏粱厚味,酒湿辛辣等物,热积肠胃而致。《症因脉治》卷四:“积热泄泻之症,发热口渴,肚腹皮热,时或疼痛,小便赤涩,泻下黄沫,肛门重滞,时结时泻。”脉多沉数,或见促结。治宜清肠胃积热,方如黄
【介绍】:宋代医生。撰有《大成全书》,已佚。
书名。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原书在隋唐之际经杨上善重加编次和注释,共30卷,今已残缺。国内刊本只有23卷。本书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中一些原文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子烦。详该条。
【介绍】:见李譔条。
王,通旺。指当旺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介绍】:参见程邦贤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经验方。见《江西中医药》1956.2。砒石二份,豆豉十七份,江米粉一份。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0.09~0.15克,夏季停服。治寒喘。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紫金丹加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