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络感传现象

经络感传现象

又称经络现象经络敏感现象针灸感应现象。指感觉沿经络循行路线传导或循经出现的各种皮肤病症。这种现象在某些人身上可因针刺、艾灸、通电、按压等刺激穴位或在气功练功的过程中产生。经络感传的性质,因刺激原和个体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针刺多感酸、胀、重、麻;艾灸则现热气感;低频脉冲电可有电麻感;按压可有胀、麻等,一般呈带状、线状或放射状,其感传路线与经络主干的分布基本相符,有的还出现表里经之间,手足同名经之间的互传现象。感传速度一般缓慢,能为受试者清楚描述,而且可呈双向性传导。这种传导可被机械压迫或局部注射麻醉剂所阻断。刺激一旦停止,感传也就逐渐减弱及至消失。经络感传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如沿经抽痛,皮疹,脱毛和引起皮肤出现红线、白线、皮丘带、过敏带、麻木带等特异现象。经络感传现象,对于研究经络实质,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 髓孔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大迎。见该条。

  • 下马痈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 肛门内合

    病证名。即初生婴儿肛门闭锁、狭窄。《疡医证治准绳》卷六:“凡初生儿不大便,若用按摩仍不通者,即是肛门内合。”小儿生后,造成肛门内合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热毒壅盛,结于肛门,无复滋润,以致肛门特别狭窄,称

  • 年寿

    ①推拿部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①指印堂与山根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广意》)。②指山根与准头之间的部位(《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③指鼻尖(《幼科推拿秘书》)。②望诊部位名。指眉心与鼻尖之间的

  • 七姐妹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 白背丝绸

    见《生草药手册》。为白鹤藤之别名,详该条。

  • 李庆嗣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金代医家。洛州(今河南永年、肥乡一带)人。因科举不中,弃而学医。1149~1152年(天德间)大疫,广平(今河北省属)贫苦群众往往全家染病,李氏救治无数。著有《伤寒纂类》、

  • 黄松木节

    见《太平圣惠方》。即松节,详该条。

  • 聚毒寒喉风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九曰聚毒寒喉风,喉关聚毒,涎唾稠实,发寒热,仍分上下。关上者依法治疗,关下者难治。”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参见喉风条。

  • 寒湿发黄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黄病章》。属阴黄范畴。多由寒湿郁滞,脾阳不振,胆汁外溢所致。证见身目黄色晦暗,神疲畏寒,食欲减退,脘闷腹胀,大便不实,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濡缓等。治宜温中化湿,用理中汤或茵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