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病

肺病

病名。指肺脏的各种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肺为娇脏,主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又为水之上源。多由外邪侵袭,或痰饮内聚,或肺气阴不足所致。《素问·藏气法时论》:“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腑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难经·十六难》:“假令得肺脉,其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证齐右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洒淅寒热,有是者肺也。”《脉经》卷六:“肺病,其色白,身体但寒无热,时时咳,其脉微迟为可治。”《仁斋直指附遗方论》卷二:“肺病,面白悲愁,嚏哭,吐衄,交血喘咳,寒热,脐右动气。”《太平圣惠方·肺脏论》:“夫肺为华盖,覆于诸脏。若肺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气盛则声嘶,语言用力,颤掉缓弱,少气不足,咽中干,无津液虚寒之气,恐怖不乐,咳嗽及喘,鼻有清涕,皮毛焦枯,诊其脉沉缓者,此是肺虚之候也。”又:“夫肺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气盛则胸膈烦满,口赤鼻张,饮水无度,上气咳逆,咽中不利,体背生疮,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诊其脉滑实者,是肺寒之候也。”《本草纲目·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本病,诸气膹郁,诸痿喘呕,气短,咳嗽上逆,咳唾脓血不得卧小便数而欠,遗失不禁。标病,洒淅寒热,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臑臂前廉痛。”《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夫肺主皮毛,……汗出中风,与形寒饮冷,皆能伤肺,故其现证,如鼻塞声重,喘咳,气逆,肩背痛,嚏喷,胸满烦心,亦与太阳同。五志之火上炎,阴虚内烁,肝火挟心而刑金,亦能伤肺,故其现证,如肺萎肺痈,痿蹙,吐血声嘶,息有音,鼽衄,掌热,喘不休,口血出,皮毛焦,皆由火燥焦卷之故。若虚,则有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诸证,而此诸证,或由外伤,治与足太阳所感病同法,或邪盛郁塞,必于足太阳泻之,若伤于内者,正气衰,金被残贼,必于足少阴养之,使子能助母,而金气不至耗泄,于足太阴培之,使母能生子,而金气得以涵育,昔人云补水培土,是养金善法,洵有然也。”治宜祛风宣肺,清热润燥,肃肺化痰温肺化饮,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等法。参肺病各条。

猜你喜欢

  • 一滴珠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 颞颥(niè rú 聂如)

    ①指眼眶的外后方,相当于蝶骨颞面部位。《灵枢·热病》:“热病头痛,颞颥目瘛,脉痛,善衄,厥热病也。”②即眉毛外端与眼外眦角连线的中点,为经外奇穴名。主治时邪温病,头痛眩晕,眼部疾患及面神经麻痹等,沿皮

  • 拇指同身寸

    指寸法之一。见《千金要方》。取本人拇指屈侧指节横纹两端间宽度为一寸。

  • 三叉明棵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 蠡沟

    经穴名。代号LR5。出《灵枢·经脉》。别名交仪。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络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睾丸

  • 阴阳离合论

    《素问》篇名。本篇讨论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合而言之,则阴阳为一气;分而言之,则十、百、千、万可至无穷尽之数。但总的来说,无非是一个变化的道理。人身的经络,也是这样,分而言之谓之离,有阴经与阳经之分;并

  • 阴囊毒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五。即脱囊。见该条。

  • 四色散

    《疡科选粹》卷七方。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紫草、寒水石、漏芦各七钱。为末,香油调搽患处,日三次。治热疮遍发,脓血赤烂;及火丹,或如火烧。

  • 水中捞月

    小儿推拿方法。出《幼科铁镜》。操作方法有二种:①在儿掌心滴冷水,旋推旋吹冷气,如运八卦相似(见《幼科铁镜》卷一)。②左手大指屈几中指,用冷水滴在劳宫,用右手扇几下,再滴冷水于总经,以冷气吹之,又用中指

  • 肥人白带多痰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卷一:“肥人气虚生痰,多下白带。宜服柴术六君汤(六君加苍术、柴胡、升麻、生姜),兼苍附导痰丸(苍术、香附、枳壳、陈皮、茯苓、甘草、胆南星,右为末,姜汁和神曲为丸,柴术六君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