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的古称。见《济生方·脚气》。详脚气条。
病名。指每逢行经期或经后出现头目眩晕,视物昏花的病症。多因血虚,肝肾阴虚,痰湿所致。若素体血虚,或精血化源不足,经行时其血更虚,血虚不能上荣于脑,症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如旋,面色白,心悸少寐,经行量少,色
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神光自见症,详该条。
指肝胆俱有实邪壅塞其经,甚而横逆犯脾胃。《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上脉阴阳俱实者,足厥阴与少阳经俱实也。病若胃胀呕逆,食不消,名曰肝胆俱实也。”
病证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大肠虚则齿露。”症为龈乳头萎缩而齿根暴露。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八。即跌打损伤,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大腹皮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①瘟疫的一种。指头面肿赤为特证的疫病。又名浪子瘟、大头瘟、捻头瘟。《古今医鉴·温疫》:“病者大小无异,大抵使人痰涎壅盛,壮热如火,头痛身痛,项强睛疼,声哑腮肿,俗呼浪子瘟,或称蝦蟆瘟。城市乡村,
证名。亦作目。《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脏腑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令视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即目昏。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