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翰林学士。长于产科,撰有《产经》2卷。
即《蒙医本草图鉴》,详见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七。即紫苏饮,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六。即桡腕关节脱位。详手掌根出臼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同涩肠止泻。详该条。
出《本草便读》。又名生地黄、鲜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的新鲜根茎。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陕西、湖南等地。甘、苦,寒。入心、肝、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字文君。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擅长针灸。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