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即疝气穴。见该条(图10)。图10
运气术语。指凡逢丙辛为水运。《素问·天元纪大论》:“丙辛之岁,水运统之。”
粰是麸的异体字。见麸疮条。
见《丹溪心法附馀·盗汗》。阴汗之一种。详阴汗条。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阳明之别。《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发狂;虚则为足胫部肌肉萎缩,弛缓不收
即温经汤第三方,见温经汤条。
【介绍】:见朱沛文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空心苋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妇科玉尺》:“或血气既亏,为风冷所搏,则不能温于肌肤,使人虚羸憔悴,饮食不消;又或风邪两感于肺,肺受微寒,喘嗽口干头昏,百节痛;又或风邪侵于营卫,流于脏腑,寒热如疟,盗汗,背膊烦闷,四肢沉重,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针灸大全》。其法将预定针刺深度分为浅(天部)、中(人部)、深(地部)三层,操作时,由浅至深,每层紧按慢提九次,如此反复几遍(称几度),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温热感时出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