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脓窝疮

脓窝疮

病名。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出《外科正宗》卷四。由湿热气交感,蕴蒸皮肤而成;或因先患湿疹痱子,复经搔痒磨擦,破伤感染所致。好发于颜面、手臂、小腿等处。初起红斑或小水疱,旋即变成黄豆大水疱,渐成脓疱。疮周红赤,焮热痒痛,疮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干燥结痂渐愈;亦有反复发生经久不愈者。可伴有身热口渴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升麻消毒饮。外用蛇床子散或红油膏。相当于深脓疱疮。

猜你喜欢

  • 升麻榻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方。升麻、漏芦、芒硝各二两,栀子二十枚,黄芩三两,蒴藋五两。浸煮取汁,帛浸湿贴患处。治丹毒,疮肿热痛。

  • 百日咳

    病名。又名顿咳,时行顿咳,天哮,疫咳,迫咳,俗称天哮呛、鹭鹚咳、鸡咳。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医学正传》:“咳嗽俗名呛,连咳则头倾胸曲,甚则手足痉挛,痰从口出,涕泣相随…

  • 红石胡荽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 灰干苔

    舌苔灰而干燥,舌质深红,为热盛伤津之候,治宜清里泄热(见《伤寒舌鉴》)。

  • 走马箭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蒴藋之别名,详该条。

  • 病色相克

    指病证与面部色泽相克。是古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分析面部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病情顺逆的一种方法。病色相克,一般属逆证。例如麻疹一类热性病人(病证属火)而见面白(白属金),根据火克金的关系,称为“病克色”

  • 新编伤寒论类方

    《伤寒论》方著作。刘渡舟编著。作者推崇清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但认为该书“文简而义略”,遂予阐论补充。全书自“桂枝汤类概述”至“杂方类概述”共十八类方。各方体例分概述、方名、药物组成、煎服法、加减法、

  • 保婴大全

    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

  •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

    书名。又名《伤寒方论》1卷。清·徐彬撰。刊于1667年。作者推崇喻嘉言《尚论篇》,但认为喻氏书略于方论,遂专辑方论,选录《尚论篇》中论证大意,分注于《伤寒论》113方之下,方解部分发挥己见以阐析仲景立

  • 肩柱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