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腐苔

腐苔

如豆腐渣堆铺舌面,颗粒大,松而厚,容易刮脱,表示内聚浊邪,由于胃中阳气有余,蒸发骨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多属热证

猜你喜欢

  • 营卫不和

    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般指表证自汗的病机而言。包括:①卫弱营强,因卫气虚弱,汗液自行溢出,症见身不发热而时有自汗。②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症见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

  • 脾脏中风

    古病名。亦称脾中风。泛指风邪入中于脾发生的证候。《太平圣惠方·治脾脏中风诸方》:“夫脾气虚弱,肌肉不实,则腠理开疏,风邪乘虚入于足太阴之经,则令身体怠惰,多汗恶风,舌本强直,言语謇涩,口面僻,肌肤不仁

  • 秋时晚发

    即伏暑。《时病论》卷五:“伏天所受之暑者,其邪盛,患于当时,其邪微,发于秋后,时贤谓秋时晚发,即伏暑之病也。……其脉必滞,其舌必腻,脘痞气塞,渴闷烦冤,每至午后则甚,入暮更剧,热至天明得汗,则诸恙稍缓

  • 太乙紫金锭

    即紫金锭,见该条。

  • 向日葵梗心

    见苏州医学院等《中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茎髓,详该条。

  • 强美·索南益西坚赞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世医出身。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著有《医学史莲园光辉》。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壮族医疗法专著。黄瑾明等根据龙玉乾祖传经验整理而成。本传着重介绍壮医药线点灸法的特点、腧穴的体表定位法、取穴原则、施术要点以及在内、外、妇产、儿、皮肤、五官等科的临床应用。1986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

  • 心阴虚

    由劳神过度或久病、热病耗伤心阴所致。又称心血虚。症见心悸,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甚则可见盗汗,低热,五心烦热,口干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治宜养心安神。

  • 六醴斋医书十种

    丛书名。清·程永培辑。刊于1794年。包括《褚氏遗书》、《肘后备急方》、《元和纪用经》、《苏沈良方》、《十药神书》、《加减灵秘十八方》、《韩氏医通》、《痘疹传心录》、《折肱漫录》和《慎柔五书》等。

  • 黑如炲(táì 台)

    出《素问·五脏生成篇》。始,烟煤。指灰黑枯槁的颜色。喻肾的真脏色。见于久病肾气将绝,胃气衰败,如某些恶性肿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严重衰退的疾患等,参见真脏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