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槐角,详该条。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紧提慢按六次,觉微凉,再退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热后寒,实中夹虚之症。本法以泻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泉,见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凤仙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书名。3卷。约12世纪初金·何若愚撰。金·阎明广注。卷上为流注指微赋、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主病图形;卷中论子午流注;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书中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开合随不同的日时干
即经络感传现象。见该条。
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即阳气。《素问·调经论》:“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写,不写则温气去。”详阳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