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出生后的营养、发育,靠脾胃之气吸收水谷精微以供给。《医宗必读》:“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临床上,后天营养失调或因病
【介绍】:即真德秀。见该条。
病证名。因产后失血伤阴,阴虚生热,热伤肠络所致。治宜养血清热。方用四物汤加味(四物汤加阿胶、地榆、血余、乌贼骨)。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膝眼毒。生于足少阳胆经阳关、阳陵泉二穴处。证见焮肿作痛,溃脓较迟。脓液黄白者为顺;若不痛或流鲜血,或疮头渐多者为逆。治同外痈。
①见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为苦参实之别名。②见《饮膳正要》。为胡芦巴之别名。各详该条。
出《望诊遵经》。气色,指五脏的精气及反映于面部色泽;门户,指五脏在面部分属部位。五脏各有主色和分部,前人根据五行相生相尅的理论,从面部一定部位的色泽变化,以推测五脏的病变及预后。这种诊法,须四诊合参,
麻风病专著。3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529年。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验案以及方药分别作了介绍,特别是医案的病例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有《薛氏医案》本。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配自然界八种物质现象命名者。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火廓。详该条。
针刺术语。指保持针刺得气状态,不使消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