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柴根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介绍】:见葛林条。
见《救荒本草》。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十天干之简称。见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珍珠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直上3寸处。主治癫癎,下肢浮肿。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全舌红绛色,舌尖出血如溅。为热盛营血之候,宜用***地黄汤加大黄、黄连等治之(见《伤寒舌鉴》)。
病名。指因血虚所引起的耳聋。初起听音不真,久则耳鸣耳聋,目眩头晕,脉细数。治宜补血益气。方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磨盘草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鼽与顺通。即颧骨。《素问·气府论》:“鼽骨下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