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白果叶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见《通志·艺文略》。5卷。唐·杨损之撰。杨氏“以本草诸书所载,药类颇繁,难于寻检。删去其不急并有名未用之类”(《补注神农本草》),已佚。
攻伐削弱之意。①指攻散力峻猛的药物性能,易于耗伤元气。如芫花、甘遂等药物多服或久服,能尅伐元气。②指五行克制。如金克木、木克土等。
病名。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多因火邪上蒸,胆火内逼所致。证初起,“视(眼)内外都无别恙,一二日风轮坎廓(指水轮),或左或右,在上在下,斜斜高耸而起,故曰春水扬波。……若木旺生火,多从上胀,而有
①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素问·调经论》:“上焦不行,下脘不通。”②经穴名。代号RN10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
病证名。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凡痘初出之时,遍身作痒,抓捏不宁,此系邪火停于肌肤皮肉之间,不能即出,故作痒也。”须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
【介绍】:见倪朱谟条。
【生卒】:27~约97【介绍】:东汉哲学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所撰《论衡》多借医学道理以喻社会问题。对养生保健有所研究,撰《养性》16篇,已佚。其内容尚可从《医说》等书之引用而知其一斑。
【介绍】:见凌德条。
见《千金要方》。即天枢。
病名。由汗液淹淅皮肤皱折部位引起的湿疡。《外科启玄》卷九:“肥人多汗,久不洗浴,淹淅皮肤,烂成疮者,痛不可忍。”用真蛤粉、滑石粉各等份撒疮上。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可以预防发病。相当于间擦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