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参之别名,出《神农本草经》。详该条。
指急性、热性的腹泻病变。因热邪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症见腹痛,泻下如注,粪便黄臭,肛门灼热,尿黄短,舌苔黄干,脉滑数等。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
出《本草图经》。即黄明胶,详该条。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小儿血脉壅实,脏腑蓄热,颊赤口渴,五心烦热,睡不安,惊搐,宜四顺清凉饮。泄泻不止,加煨木香;小便不通,加灯心,木通。
经验方。见《儿科学》(上海中医学院)。西河柳、蝉蜕、葛根、升麻、连翘、金银花、紫草根、桑叶、甘草、菊花、牛蒡子。水煎服。治麻疹初起,发而不透。
收敛阴气的治法。适用于阴津耗散而病邪已衰退的证候。如热性病热退身凉,余邪已清,但夜间还有虚汗,可用山茱萸、五味子加入止汗剂中。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鸡眼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应园。江西金谿人。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编著有《痰火点雪》(一名《红炉点雪》)一书,重点讲述肺痨病的证治。另著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
热之在气分者,一般以实热为多。参见气分证条。属虚热者,宜清心莲子饮,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