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蛇体

蛇体

病名。见《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汇考卷四百五十七。即蛇身。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鸣显

    鸣,声音;显,显露形色。指显露声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令鸣显。”

  • 腋毛

    腋窝中的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腋下毛美。”

  • 脉象。即滑脉。《素问·阴阳别论》:“阴阳相过曰溜。”《研经言》卷二:“溜脉不言鼓者,以其弱甚也,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

  • 证治汇补

    书名。8卷。清·李用粹撰。刊于1687年。本书汇集了内科杂病的各家论述及本人经验。书中将内科杂病80余种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八类,每类分别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证治,内容比较丰

  • 疫喉自汗

    病证名。指患疫喉而汗自出。若汗出痧透,喉烂渐退者为顺症。反之,若得汗而痧仍隐,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邪毒不能外达,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 红尖出血舌

    全舌红绛色,舌尖出血如溅。为热盛营血之候,宜用***地黄汤加大黄、黄连等治之(见《伤寒舌鉴》)。

  • 毫毛

    ①皮肤上的细毛。《灵枢·五变》:“循毫毛而入腠理。”②眉中的长毛。《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

  • 乳子伤寒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指婴幼儿感受寒邪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初起寒邪在表,恶寒,身热,无汗,沉迷;如表寒化热,则必热势增高,心烦,口渴;如便秘,小便黄涩者,则为热邪传里之候。初起表寒,治宜辛温解表

  • 殃火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小儿丹毒之一。丹毒发于两胁及腋下、膀上者。治宜浮萍草绞汁内服,伏龙肝研细香油调敷。

  • 筋惕肉瞤

    证名。指筋肉惊惕跳动。见《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多因汗多伤阳,血虚津耗,筋脉失养所致。《伤寒明理论》卷三:“其于筋惕肉瞤,非常常有之者,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