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醒消丸
即犀黄丸,见该条。
即犀黄丸,见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即厉痈。见该条。
见隔姜灸条。
见《日华子诸家本草》。即花椒叶,详该条。
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参见痧、干霍乱条。
经穴名。代号SJ2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廓根上缘前方,鬓发后缘,当颞浅动脉处。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颈颌
【介绍】:见王之政条。
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介于强、弱刺激之间的针灸刺激量而言。
【生卒】:约370~450【介绍】:晋末外科医家。京口(今镇江)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义熙六年(410)隋刘裕北征,有被创者以药涂之即愈。后居秣陵,撰《刘涓子鬼遗方》10卷,永元元年(499)由龚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解剖部位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三。即眼弦。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