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法之一。用苦寒药清气分热邪。如春温初起,发热不恶寒(或微恶寒)、骨节疼痛、口渴汗少、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用黄芩汤。
病名。指痨瘵病的咳嗽。传作传染解。《医学入门》卷五:“传症痨咳,即干咳、劳咳久者。”参见干咳、劳咳、痨瘵咳嗽条。
即喉。喉为气道,故名。《喉风论》:“经曰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详喉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八。即环项发。见该条。
书名。1卷。清·郑梅涧撰。刊于1797年。本书根据作者的多年临床治疗心得,对白喉的辨证论治、药用宜忌、药性、常用验方等都作了比较概括的论述。1956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简称修脚。即治脚病的手术方法。明《外科启玄》卷七,已有修脚人的记载。目前随各地风俗不同,约有三路师承,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河北路以北京为发展中心,特点是技术巧妙、活茬细致,擅长于修治各种脚病。江苏
①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出《素问·八正神明论》。王冰据《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古代认为不同
养生书,宋·刘词著。见《道藏·洞神部)573册。一卷。内容均为作者的经验记述,共10篇,包括饮食宜忌、饮酒禁忌、四季的调养、劳病风病的调养以及男女性生活的节制和禁忌等。